首页|基于孵化原理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研究

基于孵化原理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研究

扫码查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必要举措.当前"非遗进高校"的社会参与意识逐渐提高,探索日渐增多,文化传播效果初显,但仍存在深度不够、模式单调、绩效偏低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挖掘非遗的当代价值并形成各主体互利互惠的统筹协作关系.孵化理论有助于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行为,引导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体系.可从主体联动、对象筛选、资源对接、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构建非遗高校传承的孵化体系,以此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原真保存、传承人培育、身份认同、非遗价值转化四个角度提出高校传承基地模式、非遗课程模式、"非遗明星"模式和创新创业模式,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高翔、罗炳玲

展开 >

信阳学院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孵化原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传承 孵化体系 传承模式

192400410300HMXL-20180030

202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0.522
ISSN:1009-4458
年,卷(期):2021.23(2)
  •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