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工栽培条件下斧形沙芥生长量、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研究

人工栽培条件下斧形沙芥生长量、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动态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为斧形沙芥(Puionium dolabratum)人工栽培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通过对斧形沙芥叶和根系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其分配的测定,研究斧形沙芥的生长规律.[结果]斧形沙芥叶和水平根系的生长量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垂直根系的生长量符合多项式规律;垂直根系在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有利于幼苗的保存和抗逆性的提高,水平根系通过拓展土壤水分吸收面积适应荒漠干旱气候.叶、总根系、水平根系和垂直根系的生物量呈同步指数函数增长,但增长机制有所不同;叶主要通过增加叶片数量提高生物量,垂直根系不发达,主要通过根径的横向生长方式增加生物量,而水平根系极度发达,通过根系水平拓展增大生物量;生物量增速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叶和水平根系生物量增速最大,总根系次之,垂直根系最小.在斧形沙芥生长过程中,叶生物量分配占据绝对优势(70%~90%),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根系生物量分配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根系的生物量分配中,垂直根和水平根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二者之间生物量分配差距逐渐减少.[结论]斧形沙芥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叶和水平根系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增长均符合指数函数规律,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强的特点,适合在干旱荒漠区示范推广.
Dynamic study on growth,biomass and distribution of Puionium dolabratum unde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李昌龙、赵鹏、姜生秀、戚福俊、马玉莲

展开 >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民勤 733300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武威 733000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斧形沙芥 生长量 生物量 动态规律 人工栽培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自列项目

20YF3FA0082019kj125

2021

北方农业学报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农学会

北方农业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0.316
ISSN:2096-1197
年,卷(期):2021.49(6)
  • 2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