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被"计算"的童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字生活假象及主体性建构
被"计算"的童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字生活假象及主体性建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数字技术日益普及而所型构出的数字时代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塑造了人们数字化的思维方式且泛化了数字的运用范畴.众多家庭普遍运用数字技术,使得儿童也被卷入数字化浪潮中并开启数字生活.儿童在参与数字生活中虽然有所获益,但也潜藏着巨大的数字风险.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居生活,缺乏正确的数字生活指导,导致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数字生活陷阱中,儿童的主体性不断地受到侵蚀.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数字生活陷阱的基础上,基于个体主体性的理论视角,儿童应从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维度构筑其数字生活中的主体性.如此,儿童才可能避免数字伤害,在数字生活中成为受益者和主导者.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汪鸿波、戢迎双、李永胜
展开 >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数字生活
儿童主体性
数字技术
出版年:
2024
DOI:
10.3969/j.issn.1671-0916.2024.03.008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
0.533
ISSN:
1671-0916
年,卷(期):
2024.
3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