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德力格尔

月刊

1671-0916

nmjx@chinajournal.net.cn

0471-4393713

010022

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 Edition)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与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终身教育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教育科学类学术期刊,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大板块,每板块各6期,其中单月为高等教育板块,双月为基础教育板块,刊登各学科教育科学类论文,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全国的教育发展服务。 本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列为固定期刊源,并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落差与纠偏:从风险思维视角探解校园欺凌治理之难

    张旭光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治理实效距离政策文本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破解校园欺凌治理困境急需新的理论解释框架和实践路径.风险治理是应对当今社会风险挑战的一种有效措施,与校园欺凌治理具有较强的价值适切.运用风险思维探解校园欺凌治理困境,是一种有益的理念融通.目前,我国校园欺凌治理存在风险意识淡漠、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模式滞后、治理手段粗放等问题.基于此,需要在风险思维指引下对传统治理路径进行反思和纠偏,走出一条以"源头治理、协同治理、规范治理、精细治理"为特色的校园欺凌治理新路径.

    校园欺凌风险治理共同体精细化治理学校管理

    可持续发展: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治理的时代进路

    苏云晶严仲连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治理对于优化学前教育生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识别、防范、治理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治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治理理念陈旧,各类民办园的生态位不明确;缺乏多元共生,多元治理主体关系失谐;忽视累积风险,易引发民办学前教育脱离稳定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治理的时代进路为:更新治理理念,构建可持续性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治理理念;促进多元共生,构建民办学前教育风险治理共同体机制;维持原态稳定,构建民办学前教育风险评估与防范预警系统.

    可持续发展民办学前教育教育风险治理共同体教育管理

    从"全球公民"到"生态公民":全球公民教育的目标转向

    缪学超刘三利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全球公民",但这一身份定位无法突破公民权利与义务分配的国家性限制,导致全球公民教育在"国家公民"与"全球公民"的身份属性、"国家认同"与"世界认同"的价值取向、"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目标追求,以及"认知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方面饱受争议.当今,生态问题已成为超越国家和民族边界的全球性问题,将"全球公民"对"人与国家"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强调,转向对"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注,培养具有生态意识与能力的"生态公民",既是对时代变化这一现实的积极回应,也能避免全球公民教育面临的诸多争议.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生态公民"意识,引导学生认同"生态公民"的价值,促进学生开展"生态公民"行动,是全球公民教育可行的实施路径.

    全球公民教育生态公民国家认同世界认同

    共生理论视域下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

    董慧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乡村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乡风文明的职能,而且承担着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任务.基于共生理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体系中包含地方政府、乡村学校、乡村社区、家庭和受教育者等共生单元,表现为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共生体主要受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然而,在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发展中存在共生单元地位不平等、共生模式不理想、共生环境不完善等困境.实现乡村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共生发展,应做到:确保平等,培育协同共治共生单元;立足发展,强化互惠与一体化共生模式,强化于境,优化宏观共生环境.

    乡村教育乡村振兴共生理论共生体系共生发展

    园长视角下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王声平范元涛蔡新依寿袁婕...
    28-4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建设对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创新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以自编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我国东部的浙江省、中部的湖南省、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185 位幼儿园园长为研究对象,对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需求现状展开调研.结果显示: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滞后,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不足,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园长对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引领意识不强.促进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可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战略规划,加大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构建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提高园长信息化核心素养与领导力.

    学前教育信息化学前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幼儿园园长教育现代化

    理想、桎梏与突围: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新审视

    汪露露莫迪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适应社会与未来发展的必经环节,儿童发展是确保幼小衔接优质有效的核心因素.从应然角度分析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样态,认为儿童发展是幼小衔接过程的核心,而幼小衔接是儿童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当前幼小衔接的实然样态加以审视,发现存在儿童主体失位、远近视角失衡、儿童准备失度等问题,应从珍视儿童的发展积淀、坚定儿童的发展导向、支持儿童的发展可能三个方面,构建适宜儿童发展的幼小衔接友好生态.

    儿童发展幼小衔接学前教育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追问行为的观察研究

    韩若伊曾彬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教师的追问行为实质是教师为促进幼儿积极探究和深度学习而逐步搭建支架的过程.选取大中小班共30 例集体教学活动,对教师连续追问的次数、追问时间、追问时机、追问问题的认知水平及追问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进行连续两次追问的频率最高,追问主要集中在活动开始阶段,追问时机以无疑处为主,追问问题以低认知水平居多且在不同年龄班上具有显著差异,追问结果受连续追问次数、追问时机及问题认知水平影响.为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园教师应把握追问的限度,抓住追问的契机,构建追问的梯度,以促进幼儿的积极探究作为追问的核心价值取向.

    教师追问行为集体教学幼儿教学学前教育课堂观察

    幼儿科学探究行为支架搭建:师幼言语互动研究

    罗丹康钊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师幼言语互动作为过程性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使用改良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幼儿园大班与小班科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课堂结构、教学风格、情感氛围、教师提问技巧和学生言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主导,教学风格兼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师幼情感氛围融洽;教师提问方式灵活多样,但开放性提问不足;师幼之间互动良好,但幼儿同伴之间沟通较少.幼儿教师应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由预设走向生成的理答,全面提升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有效性,从而为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行为搭建支架.

    科学活动iFIAS师幼言语互动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结构的变化和特点

    彭燕伟吕世虎
    69-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2001 年版和2011 年版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增加了主题表,呈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概貌;细化学段设置,形成"四领域四学段"主体框架;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特征;调整主题设置,凸显课程内容数学学科本质;优化主题编排,展现课程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数学核心素养

    地理整体论与还原论思想:内涵、地理教学指向与实践

    吴雪莲李小妹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学思想是地理学学术创新的基础,不断指引着学科的发展路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学思想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应有之义.基于地理哲学思想,综合阐述了地理学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思想内涵,并提出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构建系统知识观,关注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树立整体知识观,倡导跨学科学习;注重区域格局建构,培养分析与综合思维.

    地理哲学整体论与还原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