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单肺通气过程中非通气侧肺使用持续中低流量给氧的作用及对肺功能和肺内分流的影响,对比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内分流情况.方法 选取4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空白组(A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向大气开放;中低流量给氧组(B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持续情况中低流量给氧2 L/min.及时采集动脉血2 mL,在未吸氧前(T0)、单肺通气后30 min(T1)、单肺通气后60 min(T2)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计算氧合指数(O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肺内分流(Qs/Qt).结果 A组患者单肺通气后O1显著下降,B组患者单肺通气后O1显著上升;T1及T2时间点,B组O1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B组A-aDO2较A组明显降低;T1、T2时间点B组Qs/Qt明显低于A组.结论 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使用2 L/min的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可增加氧合指数,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减少肺内分流.肺叶切除术术中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给予持续中低流量给氧能够增加血氧分压,防止术中发生低氧血症,且能够改善肺通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