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村美学场域建构的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

乡村美学场域建构的实践逻辑与路径选择

扫码查看
基于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之现实语境,乡村美学建设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话语与实践导向.在基层实践中,乡村美学建设的推进仍面临着主体困境、文化困境与关系困境,因而迫切需要重新对传统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进行梳理,并建构审美追求扎根乡村、美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方法.基于布迪厄的场域分析框架,建构乡村美学场域必须沿袭这一路径:政策革新、人文回归与乡村业态创新分别导致了社会资本倾斜、文化资本重构与经济资本的积累,乡民主体性的唤醒形塑了向美而行的新"惯习",为乡村美学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乡村美学场域长久发展的关键在于,以现代化的审美视野,进一步促进审美资源转化为审美资本,明确生态、经济、文化、科技各层面与乡村美学之间的动态关联,实现乡村人居美学、产业美学、文化美学、数字美学全面发展,为打造现代化新乡村提供新思路、开创新局面.

苏燕

展开 >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乡村美学建设 场域理论 乡村振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23BG130

2024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83
ISSN:1673-2359
年,卷(期):202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