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T1、T2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T1、T2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扫码查看
目的: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评估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来筛选适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乳腺癌人群.方法:收集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35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报告,包括:患者的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直径、多灶性、超声特征(形态,边界,钙化,血流信号,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根据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23)和非转移组(n=230).采用单因素Cox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利用Bootstrap抽样进行内部验证.通过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报告建立验证集,判断该风险评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单因素Cox分析显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多灶性、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多灶性、超声腋窝淋巴结状态及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多因素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78~0.868,P<0.001).结论: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报告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

司璐意、沙胜楠、梅海军

展开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江苏 226001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江苏 226001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钼靶 预测模型

2024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影响因子:0.637
ISSN:1674-7887
年,卷(期):2024.44(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