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丁斐

双月刊

1674-7887

xbbjb@ntu.edu.cn

0513-85051570

226001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本院及教学医院和全国交通系统医疗卫生单位,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基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和航海医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医学论文。高水平的编委会和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部班子是保证本刊质量的关键因素。本刊作为中国科技情报所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对象被列为国内主要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irius、Lenstar及接触式A超测量白内障眼生物参数的比较

    邵颖黄帅李晨刘高勤...
    301-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眼前节生物测量仪Sirius、光学低相干反射仪Lenstar与接触式A超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5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121例(121眼)为研究对象,同一观察者分别应用Sirius、Lenstar和接触式A超测量眼生物参数,比较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眼轴(axial length,AL)、角膜平均 K 值(average corneal K value,Ave K)、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和白到白距离(white to white distance,WTW)的结果。对3种仪器的测量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以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Lenstar、Sirius测得的CCT 值分别为(530。83±29。70)、(538。37±30。49)μm(P<0。001),Bland-Altman 分析显示两者一致性较差(95%LoA:-33。6~18。5,差值均值:-7。5);Ave K 值分别为(44。05±1。55)、(43。97±1。52)D(P<0。001),Bland-Altman 分析显示两者一致性较好(95%LoA:-0。49~0。63,差值均值:0。07);WTW 值分别为(11。56±0。37)、(11。31±0。36)mm(P<0。001),Bland-Altman 分析显示两者一致性较好(95%LoA:-0。29~0。79,差值均值:0。25);接触性 A 超、Lenstar、Sirius 测得的 ACD 值分别为(3。03±0。42)、(3。19±0。37)、(3。25±0。37)mm,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两仪器间的一致性较好(95%LoA分别为:-0。34~0。23,-0。49~0。16,-0。65~0。21,差值均值分别为:-0。05、-0。17、-0。22);接触式 A 超、Lenstar 测量的 AL 分别为(24。31±2。42)、(24。60±2。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land-Altman 分析显示两者的一致性较差(95%LoA:-0。64~0。06,差值均值:-0。29);LT值分别为(4。30±0。60)、(4。32±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两者一致性较好(95%LoA:-0。75~0。71,差值均值:-0。02)。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对于上述眼球参数的测量结果,不同测量方法间均呈正相关。结论:Lenstar和Sirius对于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参数Ave K、LT和WTW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LT,两者的测量结果可以互相转换,而对于CCT的测量,两者间差异大且一致性差。接触式A超、Lenstar和Sirius 3种仪器对于ACD的测量虽不能互相转换,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接触式A超与Lenstar测量AL,两者间差异大且一致性较差。

    白内障生物测量LenstarSiriusA型超声

    整合多芯片数据的肺癌诊断关键基因的发现与初步验证

    王立鹏李义慧李唯源牛超...
    307-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GEO多芯片联合分析筛选出一组与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作为预测肺癌的关键标志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89047、GSE108055与GSE116959肺癌表达数据集并进行合并,采用R语言中sva程序包ComBat矫正批次效应,limma程序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从中筛选出肺癌差异表达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分析核心基因。运用ROC方法验证肺癌差异基因、核心基因对肺癌诊断的预测作用。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GPM6A基因表达及拷贝数变异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基于GEO数据库GSE89047、GSE108055与GSE116959肺癌表达数据集多芯片联合分析,筛选得到938个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以矫正的P值排序,TOP 10差异基因为GPM6A、WNT3A、SLC6A4、TMEM100、TCF21、BTNL9、HSPA12B、LIMS2、VGLL3 和 ITLN2。String 数据库结合 Cytoscape 3。8。2 软件分析所得 10 个核心基因为 CCNA2、CCNB1、CENPE、FOXM1、ITGAM、KIF11、KIF20A、KIF23、KIF2C 和MMP9。ROC 分析显示 GPM6A 的AUC(95%CI)为 0。948(0。874~0。986);TOP10 差异基因的 AUC(95%CI)为 0。961(0。886~0。992);10 个核心基因的 AUC(95%CI)为0。830(0。722~0。895),表明这些标志基因具有较好的肺癌预测能力。TIMER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及肺鳞癌中GPM6A表达均与巨噬细胞浸润相关性最高(肺腺癌:r=0。347,P<0。001;肺鳞癌:r=0。425,P<0。001),GPM6A基因拷贝数变异在肺腺癌中与B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浸润相关(均P<0。05),GPM6A基因拷贝数变异在肺鳞癌中与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浸润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通过多芯片联合分析初步开发、验证了对肺癌诊断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标志基因,并发现差异最显著的标志基因GPM6A与免疫细胞浸润关系密切。

    肺癌多芯片联合预测开发验证免疫浸润

    基于组学方法探讨红景天苷与胃癌铁死亡的相关性分析

    余水红夏静查洁刘慧娟...
    31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临床数据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红景天苷调控胃癌的铁死亡机制。方法:借助Symmap和UniProt数据库检索获得红景天苷的药物靶点,通过ferrDb数据库获得铁死亡相关基因,利用GeneCards、OMIM、TTD等数据库获得胃癌相关疾病靶点,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数据库UALCAN分析红景天苷靶向铁死亡核心基因的转录水平,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核心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之间的关系。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RCSB与AutoDock Vina 1。1。2软件完成红景天苷与核心基因的分子对接,验证其与靶点基因的结合活性。结果:红景天苷靶向基因 60 个,其中铁死亡基因 20 个;DDIT3、GSK3B、HIF1A、MAPK1、MTOR(FRAP)、PARP1、PIK3CA、RELA(NFKB3)、SIRT1、VEGFA、PRKAA1、MAPK3、PRKAA2 基因 mRNA 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P<0。05),其中 DDIT3、MAPK3、VEGFA、PRKAA2、RELA(NFKB3)、HIF1A、MAPK1、PIK3CA、SIRT1、PRKAA1、PARP1 mRNA 异常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GO分析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凋亡等调控,KEGG分析主要富集于PI3K-Akt、HIF-1、FoxO等信号通路、凋亡、自噬、卡波西肉瘤相关庖疹病毒感染、活性氧化学致癌、癌症通路、肿瘤中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通路及长寿调节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红景天苷与PARP1、PRKAA 1、HIF1A、MAPK1、RELA(NFKB3)、MAPK3、PIK3CA均有强烈的结合活性(分数<-6。0),与PRKAA2、SIRT1、VEGFA、DDIT3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6。0<分数<-4。0)。结论:红景天苷调控胃癌的铁死亡机制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特点,主要作用于DDIT3、MAPK3、VEGFA、PRKAA2、RELA(NFKB3)、HIF1A、MAPK1、PIK3CA、SIRT1、PRKAA1、PARP1 靶点,调控 PI3K-Akt、HIF-1、FoxO 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红景天苷胃癌铁死亡作用机制

    缓释BMP-2透明质酸-肝素支架的制备及其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研究

    邱滢夏鸿吴凯鹏黄天意...
    320-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使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具备负载和释放生长因子的能力,设计制备透明质酸-肝素(hyaluronic acid-heparin,HA-Hep)支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 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缓释载体,并探讨其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方法:化学方法制备不同投料比HA-Hep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与元素分析技术表征肝素与HA的接枝位点、效率等特点。扫描电镜观察该材料微观形态和结构特点。借助静电吸附法将BMP-2加载至HA-Hep,并测绘其释放曲线。通过测定DPSCs增殖情况评价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qPCR检测成牙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HA-Hep负载BMP-2对DPSCs成牙分化的影响。结果:HA-Hep微观呈疏松多孔网状结构,能够缓释BMP-2达28 d,且释放速率随材料肝素含量比例的增加呈减缓趋势。HA-Hep对DPSCs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与材料浓度呈正相关;q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载BMP-2的HA-Hep材料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Ⅰ型胶原蛋白(type Ⅰ collagen,Col-1)和 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表达水平在7、14 d均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肝素修饰HA能延缓BMP-2释放,HA-Hep负载BMP-2可上调DPSCs成牙基因(DSPP、Col-l、DMP-1)的表达,有助于生长因子在细胞分化中发挥长期效应。

    透明质酸肝素缓释支架生长因子牙髓干细胞

    微创小切口下缝线桥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徐大伟丁晓敏周进费毫...
    326-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缝线桥技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40例,根据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分为缝线桥组(n=18)和钢板组(n=22),缝线桥组予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缝线桥技术治疗,钢板组予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并记录两组内固定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钢板组相比,缝线桥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少,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低,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术后半年随访X线片均提示骨折愈合良好。钢板组发生头静脉损伤3例,肩峰下撞击并发症4例。结论:运用微创小切口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是一种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肱骨大结节骨折微创锚钉缝线桥

    芬吗通和替勃龙对绝经综合征患者血糖、血脂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顾欣欣茅红艳陈坤燕
    329-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芬吗通和替勃龙在治疗绝经综合征中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糖、血脂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23年1月-2024年3月因绝经综合征在启东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患者共60例,简单随机抽样分成芬吗通组(口服芬吗通)和替勃龙组(口服替勃龙),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BMI、血压、症状改善量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两种药物的运用价值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BMI和SBP、DBP水平比治疗前更好(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3、6个月随访Kupperman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吗通和替勃龙均可明显改善绝经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绝经综合征芬吗通替勃龙血糖血脂

    PBK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放疗抵抗

    何淑婷宋志彬刘子威赵铃铃...
    33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PDZ结合激酶(PDZ-binding-kinase,PBK)在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影响和预后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下载寻找前列腺癌细胞中放疗抵抗基因,选取符合阈值的样本资料。随后分析样本中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PBK的表达差异。基于PBK的表达绘制前列腺癌的生存曲线,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放疗剂量下PBK的表达情况,最后收集50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析PBK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PBK是前列腺癌的放疗抵抗基因,PBK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PBK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低。当放疗剂量提高时,PBK的表达也相应增高,放疗抵抗患者PBK表达高于放疗敏感者。结论:PBK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放疗抵抗,并且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前列腺癌PDZ结合激酶放疗抵抗

    三种不同区域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比较

    殷德坤石金鑫曹彦
    337-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和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切口痛和内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阜宁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4年3月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3例,年龄≥30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LIA组(42例)、TAPB组(42例)、QLB组(39例)。LIA组缝皮时在切口和切口近处,逐层浸润0。375%罗哌卡因40 mL;TAPB组每侧腹横肌平面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共40 mL;QLB组每侧腰方肌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共40 mL。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法评估患者拔管后20 min和术后2、4、8、12、24 h的切口痛和内脏痛情况;观察患者24 h内心动过缓、瘙痒、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ASA分级、BMI、术中芬太尼用量和苏醒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PB组在术后12 h(P=0。007)的静息状态下切口痛VAS评分与LI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在术后8 h(P<0。001)、术后12 h(P=0。001)的静息状态下切口痛VAS评分与LI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 QLB组拔管后20 min(P<0。001、P=0。010)、术后2 h(P=0。007、0。022)的静息状态下内脏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IA组和TAPB组。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QLB较LIA和TAPB能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提供更完善、更持久的镇痛效果。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腰方肌阻滞切口痛内脏痛

    α-细辛醚上调细胞色素C及Caspase-3表达影响食管癌Eca-109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黄静储韬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α-细辛醚上调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及Caspase-3表达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食管癌Eca-109细胞随机等量分为4组,即低、中及高剂量(分别给予25、50及100 mg/L的α-细辛醚),另随机取等量细胞加入等体积培养液作为空白组,培养48 h后通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4组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ytC及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1)细胞克隆数在空白组最高,低剂量组显著高于高剂量组;凋亡率在空白组最低,低剂量组显著低于高剂量组。(2)4组细胞迁移至小室下的细胞数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3)CytC及Caspase-3蛋白在高剂量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组及低剂量组,且中剂量组表达高于空白组。(4)CytC 及 Caspase-3 mRNA的表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α-细辛醚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及侵袭,并且可能通过上调cytC及Caspase-3表达促进调亡。

    α-细辛醚细胞色素CCaspase-3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凋亡

    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乔冠群陈威邓乐曲蔡薇...
    346-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3年1-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求美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求美者均接受聚焦超声技术进行面部美容,应用面部松弛度(facial laxity reflectance,FLR)量表、全局美容效果(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GAIS)量表对美容效果进行评估,应用FACE-Q量表对求美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外观满意度、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求美者术前的FLR量表评分较高,治疗后即刻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后1、3个月的评分仍显著低于术前(P<0。01),而治疗后即刻、1个月及3个月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AIS量表评估结果显示,1级15例(50。00%),2级10例(33。33%),3级5例(16。67%);求美者术前的FACE-Q量表中外观满意度、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低,治疗后3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出现红斑1例,肿胀疼痛1例,发生不良反应共2例(6。67%)。结论:聚焦超声技术在面部抗衰老美容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提升患者美观度,减轻求美者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聚焦超声技术面部抗衰老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