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1917-1928年间语文课程定位定性问题研究——兼论工具性质观延续的历史必然性
1917-1928年间语文课程定位定性问题研究——兼论工具性质观延续的历史必然性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1917-1928年间,语文课程学科定位出现了"形式的学科""实质的学科""形式的学科与实质的学科并重",以及"以形式的学科为主与以实质的学科为副"等不同定位观.相比而言,"形式的学科"定位观有助于促进语文课程规范实施、有助于认识语文知识课程价值、有助于明确语文课程本体、有助于建设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同时,"形式的学科"定位观也反映出工具性质观,表明这一性质观在晚清民初出现后并得以延续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解光穆
展开 >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大学 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宁夏 固原 756000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学科定位
工具性质观
历史必然
出版年:
2024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大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HSSCD
影响因子:
0.214
ISSN:
1001-5744
年,卷(期):
2024.
4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