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析马克思"类主体"对黑格尔"概念主体"的超越
析马克思"类主体"对黑格尔"概念主体"的超越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在黑格尔的宗教批判中,由上帝自然化、精神化和人本化过程最终所形成的"概念主体",其自身的现实却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规定性、特定形式,所以,它的本质必然是一种"虚幻"化的"抽象物".而马克思的超越性则表现在,将宗教批判进一步诉诸彻底的社会批判,即通过"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方式,把"概念主体"及其"虚幻"化自由变革为"类主体"及其"现实"化自由."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及其过程,是"类主体"的可能性自由的展开,也是与其可能性自由同在的"此岸世界"的"真理"的实现.同时,要消解导致"边缘"与"中心"分裂和斗争的"元价值"强制、同化,使社会成为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互为前提的"自由人联合体",最终使"类主体"的作为平等的可能性自由得以还原.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盛进洪、罗克全
展开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关键词:
"概念主体"
"类主体"
自由
"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
项目编号:
23VMZ003
出版年:
2024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37
ISSN:
1002-0292
年,卷(期):
20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