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黑土活性有机碳库与土壤酶活性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响应

黑土活性有机碳库与土壤酶活性对玉米秸秆还田的响应

扫码查看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控制焚烧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探讨东北春玉米秸秆不同还田量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库和酶活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设置了对照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化肥配施1/3秸秆还田(NPKS1)、化肥配施1/2秸秆还田(NPKS2)和化肥配施全量秸秆还田(NPKS3)5种处理,主要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土壤酶活性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明显提高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含量,且提升效果随着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不同秸秆还田量下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明显,NPKS1、NPKS2和NPKS3处理相对NPK处理分别增加了52.83%、86.92%和114.76%.秸秆还田后土壤木聚糖酶(BXYL)、纤维素酶(CBH)、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NAG)和β-葡萄糖苷酶(BG)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以NPKS3处理对BXYL酶活性提升效果最显著(P<0.05).秸秆还田明显提高春玉米产量,但是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对NPK处理,NPKS2和NPKS3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碳组分DOC和POC含量、碳库活度、碳库活度指数及碳库管理指数、土壤CBH、BG和BXYL酶活性(P<0.05).综合来看,在本试验地区,玉米秸秆为4500~9000 kg·hm-2是比较适宜的还田量.
Response of the active carbon pool and enzymatic activity of soils to maize straw returning

贺美、王立刚、王迎春、朱平、李强、沈欣

展开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长春 13003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秸秆还田 黑土活性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土壤酶活性 春玉米产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

2016YFE01011002017YFD020180131770486201303126-2CAAS-XTCX2016008-02

2018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18.37(9)
  • 1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