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西某采选废矿区重金属生态风险与源汇关系

广西某采选废矿区重金属生态风险与源汇关系

扫码查看
为探究废矿区对周边环境介质的影响及量化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贡献,并估算重金属源汇通量,系统采集广西南丹县某多金属废矿区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尾矿、农田土壤和河流沉积物样品共151个,测定重金属(Cr、Ni、Cu、Cd、Zn、As、Sn、Sb和Pb)含量,并对研究区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生态风险、源汇通量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尾矿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几何均值(除Cr、Ni外)显著高于农田土壤,且3种介质中重金属含量几何均值均超出背景值.研究区农田土壤Cr和Ni的来源主要为成土母质,上游Cu、Cd、Zn、As、Sn、Sb和Pb的来源主要为上游废矿区尾矿,下游Cu、Sn、Sb和Pb的来源主要为废弃选厂尾矿(贡献量分别为85.11%、92.04%、64.15%和57.57%),Cd、Zn、As的来源主要为上游废矿区尾矿(贡献量分别为59.28%、59.61%和93.81%).农田土壤及沉积物中主要污染元素为Sn和Sb.农田土壤及沉积物生态风险较高(RI>300),Cd、As和Sb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上游农田土壤Cu、Cd、Zn、As、Sn、Sb、Pb输入量分别为132、3、1348、302、139、149、238 kg·hm-2,下游Cu、Cd、Zn、As、Sn、Sb、Pb输入量分别为36、2、746、177、271、211、455 kg·hm-2.多金属废矿区及其下游影响区的重金属源汇关系应得到重视,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介质和区域的污染现状加强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和风险管理,并对尾矿进行源头管控.
Ecological risks of heavy meta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s and sinks in an abandoned mining area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毛志强、田康、刘本乐、张晓辉、卞子金、黄标、袁旭音、吴龙华、罗栋源

展开 >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南京 210098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南宁 530022

多介质样品 重金属 来源解析 生态风险 源汇通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8YFC1802600

202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1.40(5)
  • 6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