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壤性水稻土-上覆水系统毒死蜱消解的室内模拟实验

红壤性水稻土-上覆水系统毒死蜱消解的室内模拟实验

扫码查看
以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为对象,通过60 d的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毒死蜱在水稻土-上覆水系统中的消解与转化规律.加药后,15、25℃和40℃条件下上覆水中毒死蜱均在前期快速消解,后期消解速率逐渐降低,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3种温度处理下上覆水中毒死蜱的半衰期DT50(0.70~1.01 d)和消解速率常数(0.6888~0.9852 d-1)差异较小.毒死蜱投加之后,易转化成3,5,6-三氯-2-吡啶醇(TCP),在上覆水中发生累积.转化受温度影响显著,经过60 d的培养,40℃时17.3%~25.5%的毒死蜱转化为TCP.表层(0~3 cm)土壤中毒死蜱的积累受温度影响显著,未灭菌处理在15、25℃和40℃下,表层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为163.66、80.29μmol·kg-1和34.95μmol·kg-1,约为其初始投加含量的57.38%、28.15%和12.25%.总之,土壤-上覆水系统中,在第60 d时,投加的毒死蜱中仅0.39%~2.24%滞留在上覆水中,10.18%~58.32%迁移到土壤中,0.47%~25.53%降解为TCP存在于上覆水中.总体而言,毒死蜱在上覆水中的残留率较低,在土壤中残留率较高且主要为表层土壤所吸附,温度与微生物对毒死蜱的消解具有协同作用.
Chlorpyrifos dissipation in a red soil-developed paddy soil ' s soil-overlying water system:A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姚莹雷、唐翔宇、耿春女、关卓、任美

展开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工程与技术学院,上海 20141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10041

毒死蜱 上覆水 水稻土 消解 微生物降解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一三五"重点培育方向性项目

2016YFD0800203SDS-135-1702

202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1.40(6)
  • 1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