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化学生态型紫苏的镉耐性及镉富集能力研究

不同化学生态型紫苏的镉耐性及镉富集能力研究

扫码查看
为探究不同化学生态型紫苏的镉耐性与镉富集能力差异,设置不同浓度镉处理,测定了4种化学生态型紫苏种子的萌发指标及其幼苗的镉含量与镉富集特性.结果显示,10.0 mg·L-1镉处理对PKPA型、EK型和PK-I型紫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PK-Ⅱ型紫苏种子的萌发.不同浓度镉处理下,不同生态型紫苏各部位的镉含量均表现为:根(1052.0~5337.1 mg·kg-1)>茎(327.6~807.9 mg·kg-1)>叶(104.8~343.3 mg·kg-1),全株镉含量在348.1~1416.73 mg·kg-1,远高于镉超富集植物的标准(100 mg·kg-1).不同生态型紫苏的镉富集系数(BCF)存在显著差异,PAPK型、PK-Ⅱ型、EK型紫苏的BCF在2.0 mg·L-1镉处理时最高,依次为252.0、300.5、295.3,显著高于PK-Ⅰ型,后者的BCF在5.0 mg·L-1镉处理时最高(265.5),显著高于PAPK型、PK-Ⅱ型和EK型.不同生态型紫苏的镉富集量均以5.0 mg·L-1镉处理时最高,PK-Ⅰ型紫苏镉总富集量为454.0µg·株-1,分别是PAPK型、PK-Ⅱ型和EK型的2.48、1.69倍和2.05倍.不同化学生态型紫苏的镉耐性间存在显著差异,镉胁迫下PK-Ⅰ型紫苏具有较高镉耐性及镉富集能力,可用于后续研究紫苏镉耐性作用机制以及镉污染稻田修复的主要种质资源.
Cadmium tolerance and accumulation ability of different chemical ecological types of Perilla frutescens

韩博伦、肖清铁、谢惠玲、游武、郑新宇、林瑞余

展开 >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生态过程与安全监测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作物生态与分子生理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紫苏 化学生态型 镉耐性 镉富集作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项目

2017YFD08009002013J010832015J010812019J01383CXZX2018053

202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1.40(10)
  • 3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