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稻虾共作磷素平衡特征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稻虾共作磷素平衡特征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扫码查看
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磷素平衡状况和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设置3个处理:水稻单作(RM)、稻虾共作投食(RC feed 1)、稻虾共作不投食(RC feed 0),分析了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磷素平衡状况、利用效率、环境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农田磷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 feed 0处理农田磷盈余低于RM和RC feed 1处理;与RM和RC feed 1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处理水稻茎叶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P<0.05),磷素利用率较高.在种植前期(6—8月),RC feed 0处理较RC feed 1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在水稻收获时,3个处理间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无显著差异.与RM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和RC feed 1处理净收入分别增加了54.22%和51.11%.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磷素平衡、磷素环境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条件下,稻虾共作不投食模式是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模式.
Phosphorus balance and eco-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system

刘少君、李文博、熊启中、李虹颖、李军利、刘荣、郜红建、叶新新

展开 >

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合肥 23003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 230001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铜陵 244021

稻虾共作 磷平衡 磷循环 经济效益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经济带磷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平台项目

2017YFD0301302417015812008085J13KJ20190197

202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1.40(10)
  • 7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