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雨强和植被盖度对稻田径流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不同雨强和植被盖度对稻田径流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扫码查看
阐明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对制定农田径流削减策略、降低面源污染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稻田径流和氮素流失对雨强的响应,分别在水稻生育前期(低植被盖度)和后期(高植被盖度)选择3个降雨强度[低雨强(SI),30 mm·h-1;中雨强(MI),60 mm·h-1;高雨强(LI),90 mm·h-1]进行了田间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径流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径流率峰值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率峰值分别为72.58(SI)、126.45(MI)、234.90(LI)m3·hm-2·h-1(低植被盖度)和41.94(SI)、70.02(MI)、83.30(LI)m3·hm-2·h-1(高植被盖度).径流氮素浓度在初始产流期较高,不同植被盖度和雨强下径流氮素浓度随径流时间的变化均可以用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描述[Y=a-b×ln(X+c),P<0.01].与浓度表现不同,受径流率影响,径流发生后的前40 min内的氮素流失风险较高,特别是在径流发生后的20~30 min(流失率峰值时间).低植被盖度下氮素流失率更易受降雨强度影响,两种植被盖度下氮素流失率峰值分别为0.07(SI)、0.10(MI)、0.27(LI)kg·hm-2·h-1(低植被盖度)和0.05(SI)、0.04(MI)、0.06(LI)kg·hm-2·h-1(高植被盖度).因此,不同雨强下氮素流失负荷在低植被盖度条件下差异显著,且高降雨强度的氮素流失量(10.02 mg·m-2)显著高于中、低降雨强度,铵态氮(NH+4-N)是稻田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比约41%~52%).氮素流失负荷与径流发生前期(0~20 min)和中期(20~40 min)的径流率及氮素浓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期是稻田氮素流失的高浓度风险期,而径流发生后的20~30 min内氮素流失最快,低植被盖度下径流发生更易受雨强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and vegetation coverages on runoff and nitrogen loss from rice fields

严磊、邓旭哲、薛利红、侯朋福、徐德福、杨林章

展开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44

江苏大学环境安全与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1

面源污染 稻田 地表径流 氮素流失 分时特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

420770922017YFD0300104CX191007

202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1.40(12)
  • 3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