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磷指数模型在美国的应用和发展

磷指数模型在美国的应用和发展

扫码查看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过量的磷肥投入导致土壤磷素水平增加,进而加大了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造成农业非点源磷污染,同时这也成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识别和管理农业非点源磷的流失风险关键区,成为面源污染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磷指数模型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评估农田磷流失潜力和指导磷管理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根据研究区特点,美国众多学者在各州设立了不同的磷指数指标体系,优化了磷指数的组成因子、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本文对美国各州磷指数模型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指出了磷指数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改进方向,以期为我国磷素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马华、雷秋良、杜新忠、赵营、李影、安妙颖、武淑霞、樊秉乾、刘宏斌

展开 >

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土壤质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银川 7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磷指数 非点源污染 磷素迁移 评价体系 流失风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

U20A20114421070762022YFC3204001

2024

相关文献
同作者其他文献同项目成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4.43(5)
马华,雷秋良,杜新忠,等.磷指数模型在美国的应用和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5):965-973.DOI:10.11654/jaes.2023-0592.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