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炭配施硅肥对夜间增温稻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生物炭配施硅肥对夜间增温稻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了研究生物炭配施硅肥对夜间增温稻田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CH4和N2O)的影响,2019-2020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模拟增温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夜间增温设3水平,用铝箔反光膜夜间(19:00-6:00)覆盖水稻冠层模拟夜间增温,即W0(常温对照,不覆盖)、W1(覆盖5mm铝箔膜)和W2(覆盖11 mm铝箔膜);生物炭用量设3水平,即B0(对照,0)、B1(7。5 t·hm-2)和B2(17。5 t·hm-2);硅肥种类设3水平,即Si0(对照,不施硅)、Si1(钢渣)和Si2(矿粉),Si1和Si2的用量(以SiO2计)均为200 kg·hm-2。结果表明:2019年5cm和10 cm稻田土层夜间均温分别增加0。3~1。0℃和0。2~0。7℃;2020年水稻植株冠层和株高中部夜间均温分别增加0。1~0。2℃和0。2~0。3℃。稻田CH4排放通量呈单峰型变化趋势,排放通量最大值和累积排放量出现于分蘖-拔节期;稻田N2O排放通量呈多峰型变化趋势。夜间增温处理的CH4和N2O累积排放量低于常温对照,生物炭配施硅肥可一定程度抑制CH4排放,但促进N2O排放。CH4对稻田总增温潜势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占比大于84%。夜间增温明显降低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生物炭可有效缓解夜间增温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配施钢渣可降低总增温潜势和排放强度。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稻田减排,江苏沿江同类稻田水稻低碳生产应对气候变暖的技术措施为施用生物炭17。5 t·hm-2并配施钢渣(以SiO2计)200 kg·hm-2。

郭峻泓、娄运生、邢钰媛、王坤、刘健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气象局,江苏 镇江 212000

夜间增温 生物炭 硅肥 水稻 碳排放强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1875177

2024

参考文献引证文献相关文献
同作者其他文献同项目成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2
ISSN:1672-2043
年,卷(期):2024.43(6)
郭峻泓,娄运生,邢钰媛,等.生物炭配施硅肥对夜间增温稻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6):1421-1434.DOI:10.11654/jaes.2023-0698.
  •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