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层负担的差异性应对及其情境逻辑——基于T镇的田野考察

基层负担的差异性应对及其情境逻辑——基于T镇的田野考察

扫码查看
面对激增的任务与职责,基层干部并非被动承压或是一味逃避,而是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选择性地分配精力资源、应对负担.借鉴组织平衡理论,从"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维度建立基层干部负担差异性认知与应对的分类框架,可分出忠诚——自主加码、准退出——弱化参与、呼吁——避责加压和混合——自我调适四种理想类型.基于T镇的田野研究表明,行动效能和行为可见性越高,贡献越容易获得组织认可,基层干部越愿意提升努力水平以适配更高任务要求(忠诚);行动效能不变而行为可见性越低,贡献难以被组织识别和认可,干部可能会维持既有努力不变、消极应对(准退出).行为可见性并非越高越好,当行动效能较低时,基层干部更容易暴露在问责风险中而采取自我加压和避责策略(呼吁),而当行为可见性和行动效能较低时,负担应对依赖干部的公共服务精神(自我调适).注意力配置结构的差异化、基层工作的非量化特征、内部资源结构非均衡化以及基层干部的工具理性计算与价值理性调适等共同构成了基层干部负担差异化应对的主客观情境基础.

刘勇

展开 >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基层负担 行为可见性 差异性应对 基层治理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72174174CX20220582

2024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求索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386
ISSN:1001-490X
年,卷(期):2024.(2)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