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求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求索
求索

月刊

1001-490X

0731-84219107

410003

长沙市德雅村

求索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办刊的中心任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现代化理论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实践

    钱乘旦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在追求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普遍趋势的今天,现代化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矛盾甚至风险.回溯和考察现代化理论研究历史,揭示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共性与差异,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比较与借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题中之义.由此,必须回答好四方面问题:一是现代化研究是如何生发的?中国现代化研究与西方现代化研究有何区别?二是什么是现代化?中国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现代化?三是现代化的任务是什么?我们目前面临什么样的现代化任务?四是顶层设计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现代化现代化理论五个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分配与新发展格局:高工资经济学说的实践启示

    贾根良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美国学派的高工资经济学说是建立在核心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高生产率—高工资"正反馈的经济学说,这一学说虽然在美国经济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忽视了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其良性循环机制在19世纪末的美国开始受到破坏.只有到了二战后最初的30年,"最低工资"立法、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改革和战后"充分就业"的意识形态才使美国迎来了高工资经济学说的"黄金时代".但是,随着新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实际工资与生产率同步增长的机制遭到严重破坏,实际工资的增长基本上陷入停顿,最终诱发了 2008年美国经济的大衰退和持续至今的经济低迷.对美国高工资经济学说历史命运的考察说明,政府干预、金融监管、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提升工资总水平、充分就业政策等历史经验对我国实施高工资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高工资经济学说收入分配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具体性——兼论"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

    钟启东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和批判工具,意识形态概念之所以能够发生和完成术语革命,既是因为马克思对抽象的意识形态作了具体揭示,掌握其规律和秘密;也是因为马克思通过历史性范式、时代性内容和革命性精神三个维度建构了意识形态生成转化的具体性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原则."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具体性原理的坚持和运用,内涵着从历史、理论到实践的意识形态逻辑,致力于贯通传统与现代,满足时代对内容的渴望,丰富了人民精神世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理论,实现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既是基本原理,也是思想方法.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具体性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周建超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两个结合"等方面的本质特征、战略地位、内在要求、根本立场及创新之路,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智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和发展的真理魅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建设

    杨昌济改良社会物质生活的经世思想

    王兴国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杨昌济青年时代就重视理财.戊戌变法时期,他曾著文论湖南宜振兴农工之学;在英国留学时,选修政治经济学,并取得最好成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表《治生篇》,围绕《大学》"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对家庭经济学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杨昌济还关注社会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赞扬能改良社会物质生活的人,关注国家的生产和贸易情况,并留意"一战"时期各交战国的经济及武器改良.

    杨昌济社会改良物质生活经世思想

    寻孔颜乐处——周敦颐德性幸福观的衍化进路

    张方玉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颜之乐是儒家德性幸福的典范,孟子以"君子有三乐"承续发展.周敦颐教诲程颢、程颐"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开创宋明理学的重大课题——寻孔颜乐处.周敦颐不仅明确地将"孔颜之乐"作为儒家德性幸福的核心标识,而且在德性幸福的本原、结构和境界等方面作出诸多新阐发.《太极图说》由"太极"而"立人极",将宇宙本体论与人生道德论相结合,凸显儒家德性幸福的本原;"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鲜明展示了"内圣外王"式的现实德性幸福,儒家幸福观在德行与事业、本体与工夫的结构平衡中得以巩固;"吟风弄月""阿童乐趣"带有佛道思想中自然、超然的色彩,升华了孔子所谓"吾与点也"之意,从而使儒家德性幸福越发呈现出一种圣贤气象或精神境界."寻孔颜乐处"意味着儒家德性幸福的崭新图景,对德性幸福的现代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周敦颐孔颜乐处太极德性幸福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周立波与"茶子花"作家群

    刘启民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海外学界兴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抒情传统论题,大陆学者需要从新的视野出发,重新重视代表了当代人民文艺内部"抒情传统"的周立波与"茶子花"作家群.周立波和"茶子花"作家群的创作遵从现实主义并带有浓郁的抒情情调,对历史的发展、生活的逻辑始终抱持着鲜明肯切的态度,坚持党的文件、政策与自己的经验积累相结合,热衷于书写重大现实题材,以表现时代脉搏与历史变迁为己任,并将对于历史的理解落实在对湖湘大地爱情故事的书写上面."茶子花"作家群的"抒情"除了展现在其创作路径中,也落实为直接的表意形式,即抒情话语.事件情节、风物景致、人物性情等共同交织,一起呼应着小说的主旨.

    抒情传统周立波"茶子花"作家群中国当代文学

    违约获益赔偿的定性与适用语境——兼评《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2条

    孙良国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合同编通则解释》的正式颁布,违约获益的定性从征求意见稿中的一种独立的违约赔偿计算方法演变为预期损害赔偿计算的一个衡量因素.违约获益赔偿作为一种独立的违约赔偿计算方法,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而且故意违约并非获益赔偿的一般性适用要件.违约获益赔偿适用于如下典型语境:违反信义义务、违反目的在于保护特定交易秩序或管理秩序的合同、违反不作为义务、未产生特定损失但违约方有获益等情形."一物二卖"常被误认为是获益赔偿的适用语境,但实质上其是预期损害赔偿的适用语境.获益在预期损害赔偿中的衡量因素因《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0条的恰当运用而只能居于边缘且适用概率较小.

    违约获益赔偿预期损害赔偿违约责任适用语境"一物二卖"

    论替代履行的实体法定位

    任倩霄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581条规定的替代履行呈现出"混血儿"特质:从债权人角度观之,债权人可借助替代履行获得实际履行从而实现合同目的,其与实际履行请求权极为接近;自债务人角度观之,因债务人须承担替代履行的费用,替代履行与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亦有相似之处.从《民法典》第581条将替代履行的适用范围限定于不得强制履行的债务可知,替代履行不同于替代交易,替代履行的费用求偿权亦非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是一种独立的违约救济措施.现行法中关于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则不可全盘适用于替代履行,须结合替代履行的体系定位逐一判断.此外,替代履行是对替代执行的突破和例外,其适用范围应当有所限制.

    替代履行替代交易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不得强制履行

    计算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领域演进

    吕鹏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计算社会科学处在深度发展阶段,需要做出阶段性梳理与总结,以促进学术共同体的稳健发展.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使命在于通过参与范式革命,推动理论创新,实现方法升级迭代,最终完成传统研究边界的拓展.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与分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可基于"总论+分论"框架进行梳理.总论与分论之间的关系,呈现"松散联合体"特征.计算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推进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各分支领域的自主探索与发展交织.整体性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学科体系,构成计算社会科学总论的主体内容.各分支领域的发展,构成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具有众多相对自主的理论导向、方法应用、发展阶段、研究主题等.计算社会科学相关分支领域在自主、平行发展的同时,也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议题方面存在着彼此交织、借鉴和强化的关系.这些合力,可能促使传统社会科学的边界逐渐模糊化,并孕育和催生新的整体性学科,即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的整体性涌现过程还面临多重挑战和机遇,持续推进相关的理论发展、学科融合与方法整合,是推动计算社会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计算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分支领域总论与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