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论替代履行的实体法定位
论替代履行的实体法定位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民法典》第581条规定的替代履行呈现出"混血儿"特质:从债权人角度观之,债权人可借助替代履行获得实际履行从而实现合同目的,其与实际履行请求权极为接近;自债务人角度观之,因债务人须承担替代履行的费用,替代履行与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亦有相似之处.从《民法典》第581条将替代履行的适用范围限定于不得强制履行的债务可知,替代履行不同于替代交易,替代履行的费用求偿权亦非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而是一种独立的违约救济措施.现行法中关于实际履行和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则不可全盘适用于替代履行,须结合替代履行的体系定位逐一判断.此外,替代履行是对替代执行的突破和例外,其适用范围应当有所限制.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任倩霄
展开 >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暨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关键词:
替代履行
替代交易
替代给付的损害赔偿
不得强制履行
基金:
吉林大学廉政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
2022LZY006
出版年:
2024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求索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386
ISSN:
1001-490X
年,卷(期):
2024.
(4)
浏览量
3
参考文献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