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米氏凯伦藻赤潮过程及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米氏凯伦藻赤潮过程及环境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扫码查看
相较于船舶走航监测,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目标海域长期、连续监测数据,能更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了厘清米氏凯伦藻赤潮的发生、发展动态,本文以2017年6月南麂附近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为例,分析海洋水质浮标获取的连续监测数据,探讨米氏凯伦藻赤潮过程叶绿素a和水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赤潮期间,水温为22.8~26.0℃、盐度为28.8‰~31.8‰、气温为20.4~27.3℃,该温盐范围均适宜米氏凯伦藻的细胞生长;较高的光照强度能够支持较高的藻类细胞密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溶解氧(DO)及其饱和度(DO%)、pH、水温、气温等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盐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向岸风生海流有利于藻种向近岸较高营养区域汇集,为赤潮的爆发创造有利条件.赤潮过程中,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饱和度、pH发生了协同变化,据此特征可以开展赤潮短期预警.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volution of Karenia mikimotoi bloom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based on online monitoring buoy data

赵聪蛟、刘希真、付声景、姚炜民、周燕、马骏

展开 >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浙江杭州310007

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温州325011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台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浙江台州318000

展开 >

米氏凯伦藻 赤潮过程 海洋水质监测浮标 气象

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MATHAB201709201305012

2020

热带海洋学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热带海洋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13
ISSN:1009-5470
年,卷(期):2020.39(2)
  • 9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