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穇属颖果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穇属颖果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扫码查看
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穆属(Eleusine Gaertn.)9种植物颖果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穆属颖果有卵形、披针形和矩圆形3种腹面形状,压扁方式有背腹压扁及两侧压扁,腹面形态有平腹面和凹腹面两种,胚比为0.29~0.58,种脐比为0.10~0.24,颖果纹饰有2种,包括疣突状一级纹饰和疣突规则排列构成的复合网状(二级)纹饰,表面小孔平均直径0.57~1.31 μm,分布密度为30~200个(100μm-2).穆属植物的颖果腹面形状、纹饰、表面小孔直径及平均密度等性状,可为种类鉴定及种间关系分析提供有价值的证据.穆属颖果腹面形态呈平腹面或凹腹面,颖果体积相对小,生活周期相对缩短,这可能是与东非季节性干旱气候相适应的.
Caryopsis Micromorphology of Eleusine Gaertn.(Poaceae) and Its Systematic Implications

姜斌、Paul M.PETERSON、刘青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50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Department of Botany,Smithsonian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 20013-7012,USA

穇属 颖果 微形态 分类 禾本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领域基础前沿研究专项

307000432009222008491004KSCX2-EW-J-28

2011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7
ISSN:1005-3395
年,卷(期):2011.19(3)
  •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