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种植模式对巴戟天生长的影响

种植模式对巴戟天生长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探讨种植模式对中药材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生长的影响,对两种种植模式下巴戟天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坡地连片种植基地(PLZ)的土壤有效矿质营养和有机质含量分别低于坡地围林种植基地(PWZ)的24%~28%和38%~43%,差异极显著(P<0.01).PWZ种植3年的巴戟天茎、叶和肉质根形态指标均显著优于PLZ的(P<0.01);但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PLZ的巴戟天肉质根性状逐渐优于PWZ的,PLZ的6a生巴戟天单株产量是PWZ的1.16~1.17倍;肉质根多糖、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PWZ的(P<0.01),且有效成分含量均随种植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P<0.01).可见,巴戟天在PLZ模式下的肉质根质量好,入药更符合国家药典优品性状的要求.同时,建议合理增加肉桂围林种植基地的光照量,抑制藤苗生长,以提高巴戟天肉质根的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
Effect of Planting Pattern on the Growth of Morinda officinalis

李美映、邵玲、林培华、李伊敏、郭珍招、朱宇康

展开 >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肇庆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德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肇庆526600

巴戟天 种植模式 生长 有效成分 肇庆

肇庆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

2018N012pdjh20190530

202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7
ISSN:1005-3395
年,卷(期):2020.28(2)
  • 4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