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扫码查看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20).Structure分析表明居群的最佳聚类值为2,但个别居群的遗传结构混杂,Mantel检测结果也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733,P<0.075).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BWL和YGL)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破坏严重的居群(EXL和DLS)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以增加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构建核心种质,防止遗传资源丢失加剧.
Genetic Diversity of Horsfieldia hainanens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蔡超男、侯勤曦、慈秀芹、肖建华、张灿瑜、李捷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 650223

台州学院高等研究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81

中国科学院核心植物园,云南 勐腊 66630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展开 >

海南风吹楠 RAD-seq 遗传多样性 极小种群 遗传结构

2017FY100100

2021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7
ISSN:1005-3395
年,卷(期):2021.29(5)
  •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