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草果栽培起源分析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草果栽培起源分析

扫码查看
为探索草果(Amomum tsaoko)的遗传多样性和栽培起源,对草果和拟草果(A.paratsaoko)在8个SSR位点上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个SSR位点在20个草果居群和5个拟草果居群分别检测到149和101个等位基因,特有等位基因分别为44和59个.方差分析(AMOVA)表明,仅10.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2物种间,8.66%于种内居群间,80.91%于居群内(P<0.01).拟草果居群总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0.15≤Fst≤0.25),草果的为中度(0.05≤Fst≤0.15).SMM模式下2物种的遗传分化均加大(Fst<Pst).因此,草果和拟草果共享祖先的遗传多样性,可能通过随机遗传漂变完成谱系分选后基因突变的积累形成了现有遗传分化模式;围绕大围山的马关、屏边地区可能是草果栽培起源地理中心.
Analysis of Cultivation Origin of Amomum tsaoko Based on SSR Marker

李国栋、田星、赵小丽、杨耀文

展开 >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500

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 潞西 678400

草果 拟草果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栽培起源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联合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联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

2018FF001-0102017FF116-004816606312018ZF010-1

2021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7
ISSN:1005-3395
年,卷(期):2021.29(6)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