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州闽楠-樟人工混交林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广州闽楠-樟人工混交林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 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 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08%,小树占比55.34%,壮树占比25.28%,大树占比仅为0.70%,因此推测闽楠-樟人工混交林仍处于演替初期.
Studies 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Phoebe bournei- 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 in Guangzhou

程欣欣、洪维、邓双文、魏雪莹、张干荣、冯蔚、郭勇、叶华谷、王发国

展开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22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50

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广州 510520

闽楠-樟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

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项目广东省龙眼洞林场项目

SYZFCG-[2017]032Y934111001

2022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植物学会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7
ISSN:1005-3395
年,卷(期):2022.30(2)
  • 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