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字科技赋能劳动力就业:内在机理与微观证据——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科技赋能劳动力就业:内在机理与微观证据——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Digital Technology Enabling Labor Employment:Internal Mechanism and Micro Evide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FPS Data

扫码查看
数字经济时代,发挥数字经济新优势,释放数字科技对劳动力就业的赋能效应是稳定民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数字科技赋能劳动力就业的内在机理,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KHB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科技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显著的赋能作用,能够促进劳动力实现就业,并且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法、更换变量衡量方法、调整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稳健;进一步的中介机制结果显示信息流动效应、人力资本赋能效应和就业渠道拓展效应是数字科技赋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中间路径,人力资本赋能效应所占比重最大,信息流动效应次之,就业渠道拓展效应所占比重最小;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科技对高学历劳动力就业的赋能效应较强,对低学历劳动力就业的赋能效果较弱;对未婚群体就业的赋能效应较强,对已婚群体就业的赋能效果较弱;对中年群体就业的赋能效应较强,对青年群体就业的赋能效果较弱.结合研究结论,建议未来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所起到的加快信息流动、提升劳动者工作技能、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的功能,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及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释放数字科技对劳动力就业的赋能效果.

赵放、蒋国梁

展开 >

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数字科技 劳动力就业 信息流动 人力资本 就业渠道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四五"重点项目

JL2022-19JJKH20220931SK

2023

人口学刊
吉林大学

人口学刊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307
ISSN:1004-129X
年,卷(期):2023.45(2)
  • 7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