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扫码查看
利用1951-200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6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6-7月降水标准差,确定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分别计算各站与这两个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相关系数,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分别作为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代表站.利用两流域代表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了1951-2007年的旱涝年份:淮河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9年、1961年等共10 a,涝年为1954年、1956年、1957年等共9a;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8年、1961年等共11a,涝年为1954年、1969年、1980年等共10 a.结合水文资料进行修订后,确定了1951 -2007年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梅雨季降水而导致的洪涝年份.
Identification of Floods and Droughts Year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and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孔海江、吴胜安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河南省气象台,河南郑州450003

旱涝年 水文分析 代表站 淮河流域 长江中下游流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2004CB418300Z200903

2012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4
ISSN:1000-1379
年,卷(期):2012.34(3)
  •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