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陕西省虚拟水产业配置及省际贸易时空变化

陕西省虚拟水产业配置及省际贸易时空变化

扫码查看
为促进陕西省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基于虚拟水理论及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典型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7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用水系数、虚拟水量以及该省与全国其他各省份间的虚拟水贸易量,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影响陕西省虚拟水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陕西省虚拟水产业间的配置特征,建立陕西省与其他省份的虚拟水贸易网络.结果表明:①陕西省第一产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均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三次产业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都呈减小趋势,说明该省用水效率不断提高.②第一、第二产业是陕西省虚拟水供给的主要产业,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口、城镇化率、粮食产量、钢铁产量、建筑业总产值等是影响该省第一、第二产业虚拟水供给的主要因素.③陕西省70%以上的虚拟水供本省使用,输向外省份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部沿海及京津冀地区,且以第一产业输出为主;该省虚拟水输入量的90%以上来源于第二、第三产业,主要输入来源为我国华东、华南、华北、东北等经济相对较发达省份.④省际虚拟水贸易中,陕西省长期保持净输入状态;与实际水资源拥有量相比,四川、辽宁、吉林等省份与陕西省的虚拟水净贸易不合理.陕西省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省际贸易网络,促进虚拟水和实体水的时空匹配程度,这对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Virtual Water Industry and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Shaanxi

王宁、董小刚、钟耀、崔家宝、王风初、陈洁、张小芳、曹建军

展开 >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水资源 虚拟水贸易 产业结构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中国气象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QLS2020022022B-0902021B-083IAM2021052021-07

2023

人民黄河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人民黄河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94
ISSN:1000-1379
年,卷(期):2023.45(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