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

扫码查看
为系统解析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的发生与环境因子、微生物因子、宿主免疫力和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实验利用水体理化因子、可培养细菌、对虾机体免疫酶活性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检测技术对健康与患WFS的池塘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患病池塘的水温、溶解氧(DO)、pH、盐度等水质理化因子波动趋势相似,波动范围分别为 26。1~29。0 °C、4。26~6。08 mg/L、8。39~8。73 和 40~49,患病组DO和盐度比健康组高;健康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为 1。19×105~7。70×105 和 8。8×103~1。96×104 CFU/g,弧菌占比为 2%~16%,患病组对虾肝胰腺内可培养细菌和弧菌含量在 3。80×105~2。51×106 和 2。02×105~1。49×106 CFU/g范围内,比健康组高 15~113 倍,弧菌占比在 55%~70%。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在健康组内为 1。21~5。64、9。17~15。25、3。56~7。43、4。83~6。70 及 3。10~4。55 U/mg,在患病组内为 2。12~5。39、19。22~26。96、19。73~26。85、3。00~4。14 及 7。76~9。21 U/mg。比较分析表明,WFS的发生与可培养细菌含量、弧菌占比、ACP、LZM、PO的相关性较强。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患病组水体菌群结构的Ace和Chao指数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PCoA指数偏离度较高,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蓝藻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RDA关联分析表明,盐度、溶解氧、虾体细菌、虾体弧菌、水体细菌是影响患病对虾水体菌群结构组成的重要因子。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养殖生产中对虾WFS发生机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WFS的临床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王印庚、于永翔、蔡欣欣、张正、王春元、廖梅杰、李彬、荣小军、朱洪洋、戴岩

展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

连云港海洋源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 222199

凡纳滨对虾 白便综合征 水质理化因子 可培养细菌 机体免疫力 菌群结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苏北科技专项

2019YFD0900102LJNY201802SZ-LYG202028

2024

参考文献引证文献相关文献
同作者其他文献同项目成果
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学会

水产学报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48
ISSN:1000-0615
年,卷(期):2024.48(1)
王印庚,于永翔,蔡欣欣,等.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发生与环境因子、机体免疫酶活性和微生物的相关性[J].水产学报,2024,48(1):143-155.DOI:10.11964/jfc.20210712971.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