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清代杂剧评点的形式、思维及精神写照
清代杂剧评点的形式、思维及精神写照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清代杂剧评点本数量众多,评点形式不拘一格,既有眉批、夹批、尾批等,也有借鉴于金评《西厢记》的序、读法、回前评和节评,并创造出独特的追评.受诗歌传统的影响,清代杂剧评点还多引诗词,使用意象化语言,在"文曲互通"观念的影响下讲求文法,重视题面.评点者与剧作家多为亲友关系,评点既流露出对剧作家的知己之情,也是评点者的自我观照.清代杂剧评点由剧推人,讽喻小人,表现了教化劝世的文人理想,反映了文人的精神寓托.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张玉梅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清代杂剧
戏曲评点
文曲互通
文人理想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8)
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21)
项目编号:
18ZDA252
21E014
出版年:
2024
四川戏剧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24
ISSN:
1003-7500
年,卷(期):
2024.
(1)
参考文献量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