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清末民初北碑接受过程中的"雅化"转向——以赵熙为例

清末民初北碑接受过程中的"雅化"转向——以赵熙为例

扫码查看
清代碑学的理论建构极大拓展了书法的经典范畴,以往被称为"穷乡儿女造像"的民间书法材料逐渐进入书学视野,北碑成为继篆隶书体之后清末民国书法创新与审美表现的重要领域.在碑学内在尚新求变与 自我反思精神的指引下,清末民初的北碑书写与审美呈现几个不同的阶段,出现了以邓石如、赵之谦、张裕钊、于右任等为代表的几次重大转变.其中,以赵熙、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追求对北碑予以"雅化",此类书风虽与碑学崇尚"雄强""质朴"的审美风尚有所差异,但仍然符合碑学开放性及自我革新的特点,是碑学发展过程中书家主观探索精神的体现.

刘虎林

展开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书法学院

书法艺术 碑学 北碑 雅化 赵熙

2024

四川戏剧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4
ISSN:1003-7500
年,卷(期):2024.(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