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群众文学理念的基层实践及其文学意义——一个县域文化馆的民族志
群众文学理念的基层实践及其文学意义——一个县域文化馆的民族志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在县域基层的社会情境和文学脉络中,"文化馆""文学辅导室""文学辅导干部"是曾经并且正在中国基层文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却鲜为学界所关注的文学体制的一部分.对这一体制的深描,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的基层变迁,认识国家之下文学的基层意义,以及省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文学理念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民族志的个案参考.归根到底,是对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实践本身的制度性、基层性、现实性作出审理,以此为认识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呈现出一个自下而上的透视空间.文化馆正是认识基层文学与文化的关键要素.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海龙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关键词:
群众文学
文学人类学
民族志
大邑文化馆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双一流"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出版年:
2024
四川戏剧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24
ISSN:
1003-7500
年,卷(期):
2024.
(2)
参考文献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