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台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空间,是民俗节日、民间信仰、戏曲等非物质文化的实际载体.由于功能、地域的不同,传统戏台呈现出世俗性与神圣性交叠的复杂样态,但无论如何发展,都始终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近年来,随着非遗话语的兴起,对传统戏台保护与发展的讨论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存续其中的建筑艺术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信仰、风俗、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焦,实际上是对其中所蕴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内涵的探寻.从传统戏台自身文化特性出发,我们需要重视地方性的维系及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挖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传播路径与转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