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拉魂腔"的发展轨迹与艺术形态
"拉魂腔"的发展轨迹与艺术形态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拉魂腔",从艺术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作"唱门子"(肇始期)、"对子戏"(萌芽期)、"小戏班"(生长期)、"大戏班"(拓展期)四个历史时期."拉魂腔"艺人从单兵作战、结对演出到形成班社抱团取暖,再到班社林立聚众商演,一路艰辛,一路成长.通过对其发展轨迹的梳理和艺术形态的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的内在肌理和嬗变规律.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肖阳、赵兴勤
展开 >
作者单位: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拉魂腔"
发展轨迹
艺术形态
出版年:
2024
四川戏剧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24
ISSN:
1003-7500
年,卷(期):
202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