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发展、现实问题及实践化原则

主体性德育的理论发展、现实问题及实践化原则

扫码查看
我国主体性德育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催生了主体性德育思想.受主体性哲学思想的影响,主体性德育理论经历了由“单一主客体”德育向“主体间性”德育的转向.但是,主体性德育实践与其理论探讨出现了断裂,面临“原子式的拘囿”和“工具性的冲击”双重问题,其根源在于主体性的理论探讨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特殊性和学校教育的现实.主体性德育从理论走向实践,要从对“人”一般意义上的探讨,聚焦到“学生”的主体性,厘清学生主体性内涵,同时,构建学校道德共同体.

许桂林

展开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学校德育 人本主义

2020

当代教育科学
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 山东省教育学会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1672-2221
年,卷(期):2020.(4)
  • 3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