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科学
当代教育科学

亓殿强

半月刊

1672-2221

0531-81758321 81758319

250011

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当代教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由山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一份面向基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教育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教育科研人员,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的师生,学会及其分支机构的干部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好奇心的生成与教学实现

    郭元祥彭佳雪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奇心是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以及审美等共同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心理活动,是学习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奇心作为求知的起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生长活力,促使学生展开探究学习.好奇心的生成过程包括需求产生、能力评估、他人支持、信息加工、自主探索五个阶段.审视教学场域中的好奇心,主要问题表现在学习者问题意识不强、探究精神不够及创造力不足.学校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树立深度学习观,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构建富有创造力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创造力

    重构儿童教育的"原初空间"——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教育诠释

    李如密孙嘉蔓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为儿童教育提供了一种回归本源且从本源出发之路.从教育发生的本源来看,儿童教育基于儿童在生活世界的原初体验,发生于儿童与教育活动的原初性境遇."原初空间"作为儿童发生原初性境遇的场所,在教育活动所构成的原发性情境中,蕴含着儿童基于个体身心整体对情境的体验与悟知.如今的儿童教育正在忽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联,忽视儿童与世界自然的联系.面对儿童教育本源的迷失,教育者首先需要建构儿童教育的"原初空间",即通过领会自身,领会儿童主体在世界的整体存在;创设真实性的教育活动情境,回归儿童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本质联系;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活动,回归儿童个体生命之体验的基础性境遇等方式,使儿童回归"已经存在"的世界当中,重新找回儿童与世界自然的联系.

    原初空间梅洛-庞蒂身体世界

    "用以致学":科学教育改革的认识论基础

    陈刚石晋阳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是一种"用以致学"型教学范式,体现出从"学习是知识的认知"到"学习是知识的运用"的学习观转变.然而,如何理解这种新型教学范式的认知机制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从杜威和波兰尼的参与式认识论立场来看,"用以致学"表现出"from辅助意识to焦点意识"的认知结构,蕴含着"局部—整体"和"普遍—特殊"两种认知逻辑;在过程规范、认知策略、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方面分别表现出遵循"反省式思维"、高阶驱动低阶、创生与复用并举和默会优先明言四重特征;并且,认知过程中存在着"边缘—焦点""具体—抽象""规范—个人"以及"明言—默会"四对关键的认知张力.理解"用以致学"的认识论,对于广大教师在科学教育改革中践行"用以致学",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科学教育用以致学认识论反省式思维默会认知

    过程性消失的隐忧:深度媒介化视域下美育的困囿与突围

    靖雯李海峰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在学生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的社会深度媒介化,使美的创作、欣赏及感悟面临过程性消失的隐忧:时间的加速化、碎片化、私人化变奏,造成了美的创作速食化、碎片化与自我化;空间的即得化、场景化与展演化共存,造成了美的欣赏表面化、同质化与功利化;人的赛博格化与媒介物的"人"化,造成了美的感悟扭曲化与机械化.美育也因美的过程性消失,难以深入心灵、滋养灵魂、触动生命.因此,深度媒介化时代,美育突围应重建美的过程性:首先,回归自然时间,尊重学生成长节律,重塑美的创作过程;其次,复归天然空间,构建美的校园空间、课堂空间与灵魂空间,重拾美的欣赏体验;最后,秉持以人为本,提升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心灵共鸣,激活美的感悟真谛.

    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媒介化美育过程性消失

    数智时代中小学道德惩罚的使命及其实践进路

    方蕾蕾王阳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智时代,人们正面临多重道德危机,道德惩罚应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作为中小学德育的必要方式,道德惩罚应回归到"人"——中小学生身上,彰显道德惩罚的"育德"目的,调节中小学生道德情绪,引导中小学生走向善行,联结中小学师生道德关系.然而,当下道德惩罚仍存在偏离育德目的、误用道德惩罚方式、忽视师生的道德惩罚互动、缺失持久深入的德育效果等问题,这制约着道德惩罚应有功能和价值的达成.为此,教师应缔造惩罚共识,以凸显"长善救失"的育人本位;适度道德非难,运用合理的道德惩罚方式;关注学生特点,促成师生道德惩罚合作;建立惩罚监管,构建育德长效机制,提升道德惩罚的实效.

    道德惩罚中小学道德非难德育

    作为实践智慧的教学敏感:内涵、特征及其培育

    杨晓奇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敏感是教师切身感受教学现场,深刻洞察教学情势,并审时度势地开展教学活动时所展现出的敏锐觉察与灵动反应.这些觉察与反应聚合为集感受、认知、情感、心理与思维等因素于一体的高层次实践智慧,主要体现出教学现场的易感受性、教学洞察的敏锐性、教学预判的直觉性、教学体验的沉浸性与教学应对的灵活性等特征.培育教学敏感的策略主要在于:注重教学现场的"感源",拓展教学现场的感受力;有效捕捉教学敏感的"感点",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性;恰当区分不同层次的教学敏感,释放不同层次教学敏感的效用;综合发挥教学敏感的协同效应,因势利导地推动教学走向纵深;注意把握教学敏感的尺度,生成最优化教学敏感路径.

    教学敏感实践智慧易感受性敏锐性体验性

    全视角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教学范式革新

    程龙谢馥璠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视角学习理论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本质揭示,为步入新时代的教与学的范式革新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参考.学习的内容、动机、互动三维度从本质上塑造了"主客统一、知行合一、多维互动"的教学逻辑与样态.传统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知识传授孤立化、学习过程无意义化,以及教学形态单向化等问题不仅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相悖,也制约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体验.全视角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新范式旨在打破知识与实践的壁垒,赋予学习过程以深刻意义与价值,并构建多维度、互动式的教学新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与广度,提升教学的整体效能.

    全视角学习理论学习维度教学范式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学习转化力的困境及破解

    贾思彤毛菊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型教师教育者是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依托的重要群体.学习转化力是实践型教师教育者能力与素养不断迈向深入发展的关键能力,它由"既有经验转化力、学习成果转化力和理论与实践双向转化力"三个核心要素组成.学习转化力对实践型教师教育者进行自我建构、走向知识生产、成为教师的"重要他人"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现实中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学习转化力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经验转化难、知识向能力转化难、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转化难.基于此,应以"影响循环"的理念,"情境化"和"跨界联盟"的方式培育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学习转化力.

    实践型教师教育者学习转化力培育策略

    数智时代"人师"育情的缺席与返场

    赵欢韩雪童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精神世界的陶冶和心灵家园的丰盈,具有非比寻常的价值.然而,以精确高效著称的智能技术,一经涌现便受到人类竞相追捧,颇有"机师"占据育情中心、"人师"退居育情边缘之势."机师"只具有"一般情感能力",不具备"智慧情感能力","机师"垄断、"人师"退场可能导致学生情感诉求得不到满足、情感素质得不到发展.因此,数智时代的情感教育需要"人师"的重新返场,人类教师通过不断提升价值引导力、理解共鸣力、互动变通力和表达灵动力,练就无法被技术取代的"智慧情感能力".

    情感教育数智机师人类教师一般情感能力智慧情感能力

    《当代教育科学》来稿格式规范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