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野上的"康拜因":黑龙江友谊农场的建立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

原野上的"康拜因":黑龙江友谊农场的建立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起步

扫码查看
1954年苏联提议为中国援建大型谷物农场并赠送一批先进机械设备,在此基础上,国务院于当年年底在地广人稀的黑龙江东部成立大型国营农场,并命名为国营友谊农场.在此之前我国虽已少量引入新式农具,但大规模尝试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农业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尚属首次.1955年,该农场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使用拖拉机对两万余公顷的土地进行了开荒,并使用农机进行了试耕.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高和人力的极大解放,是在传统人力、畜力生产基础上的大幅飞跃.该农场不仅开创了中国"大农业"的先河,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开垦,为中国此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何鑫

展开 >

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

农业机械化 康拜因 国营友谊农场 苏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2CZS078

2024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42
ISSN:1003-4145
年,卷(期):2024.(4)
  •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