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航权的多重属性与国民政府收回航权实践(1928-1942)
航权的多重属性与国民政府收回航权实践(1928-1942)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国民政府收回航权的困难曲折与航权的多重属性关系密切.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与知识界认知的航权属性已由最初专指"利权"转变为"国权"为先;与之相应,这一概念由之前强调航运商业竞争转变为强调绝对主权.1928-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利用中日、中英修约的机会,取消两国在华航行特权.尽管此次收回航权的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国民政府在准备过程中发现,因外轮在国内水运格局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方收回航权必须解决外轮撤出后运力不足的难题.二战期间,中国利用与英、美两国签订新约之机成功收回航权.但在此次交涉过程中,中方强调两国在华航权是必须废除的条约特权,而英美则认为这是各国自由选择的经贸政策.这种不同的航权认知既为二战后双方再度产生纠纷埋下了隐患,也折射了航权多重属性在国际社会交往中的复杂影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薛克胜
展开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关键词:
航权
主权
多重属性
国民政府
修约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山东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学术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
COA190247
YJSLS202336
出版年:
2024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942
ISSN:
1003-4145
年,卷(期):
2024.
(7)
参考文献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