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兼论"普遍(世)价值"与"共同价值"的翻译

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兼论"普遍(世)价值"与"共同价值"的翻译

扫码查看
汉语哲学以存在、意识、语言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研究对象,将世界的秩序、思想的秩序和语言的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视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从语言角度看,它既构成了思想观念的界限,又参与世界秩序的构建.以前人们往往把语言仅仅视为存在与意识的中介,但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本身即具有某种意蕴.因此,在涉及关键词的对译时,可以从词源学上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考察原词与译词语义上的细微差异.这种差异不但反映了历史、现实、传统、文化的不同,而且体现了意识形态的差异.这样的语词主要有产生在西方而后被翻译成汉语的"市民社会""普世价值"等.而我们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在"共"中求"同",不仅反映了中国语言文字所包含的独特智慧,而且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由此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范例.汉语哲学因其独特的视角,能够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方法论的有益启示.

文兵

展开 >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

汉语哲学 自主知识体系 "普世价值" 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2JJD72000520BZX019

2024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42
ISSN:1003-4145
年,卷(期):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