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是新批评理论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文本分析范畴,原意指由统一在文本中的各种对立、矛盾因素形成的一种弹性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文本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因其与辩证法方法、时代语境、汉语思维传统较为一致,它被改造为一种用辩证和谐的方式阐释文本的文学理念.随着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张力"的内涵跃出文本,不断扩容,成为解读文学活动"四要素"相互关系的指导思想,并发展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张力"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启示我们:异变是"文化旅行"中的必然现象,而能够融入并有效指导中国文学实践的"异变"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理想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