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形、际遇与审美转向:素人之书的古今阐释——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为中心

图形、际遇与审美转向:素人之书的古今阐释——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为中心

扫码查看
古今素人之书虽所处时代不同,但都因出自写刻极不熟练者之手,没有经典碑帖书学路径的临习背景,所表现出的视觉图形带有粗朴简率、支离无秩序、无法度的奇趣与古意等形式特征,无论古今均具有视觉上的一致性.自碑学运动以来,康有为等人极力鼓吹北朝的"穷乡儿女造像",对于古代的素人之书,以其数量稀少、年代久远具有古意而推崇备至,以至凡是历史上的一切文字遗迹均成了可资书家临习的对象;而对同时期或当代具有相同意趣的素人之书,却因其数量庞大、不具历史的斑驳与年代久远的沧桑感而弃置一旁,加之推崇当代的素人之书会使得现有的书法体制遭到冲击,既得利益受到侵害,在与古为徒的观念下,具有相同表现形式的古今素人之书却有着不啻霄壤的现实境遇.碑学的极端化发展意图颠覆晋唐法帖所主导的审美风尚,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碑学鼓吹者试图进行新的经典取法建构,主张将古代粗服乱头的生活原型书写奉为经典,却无视同时期的类似书迹,引发了碑学发展以来的逻辑悖论和古今学理分疏.本文以《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为中心考察,以期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和讨论.

刘畅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素人之书 古今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碑学

2024

书画世界
安徽美术出版社

书画世界

影响因子:0.055
ISSN:1673-6109
年,卷(期):2024.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