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由镜到网:美学思维方式的中国革命——论李泽厚后期美学的伦理转向及启示

由镜到网:美学思维方式的中国革命——论李泽厚后期美学的伦理转向及启示

扫码查看
美学伦理转向是20世纪80年代末李泽厚试图走出实践美学"工具本体"本质主义思维困境的尝试,并不仅仅指李泽厚的研究领域转向伦理学,而是指李泽厚对伦理学的研究呈现出的个体性、偶然性思维特点.这源于李泽厚从孔子与康有为思想中获取的"个人自由"、"个性解放"思想和从近代中国革命中获取的整体性、偶然性、历史性思想.这些思想因子聚焦于"情本体"概念,将李泽厚美学思想由探究美的本质转变为探究美与其他问题的关系.这标志着,李泽厚美学思维方式的特点由本质主义转向非区分.非区分思维特点的启示是,中国美学应保持开放有界,中国美学理论既要有效应对国家需求、社会伦理问题,又要保持自身独创性.

郝二涛、侯欣园

展开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李泽厚 美学的伦理转向 人的自然化 情本体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

XSP19YBZ144

2021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ISSN:
年,卷(期):2021.(1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