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社会科学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Journal She Hui Ke Xue Dong Ta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春华:写作就是不断试探、打破边界的过程

    陈智富
    5-12页

    马克思与休谟公私利益关系理论比较

    王楠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休谟的政治哲学将人性中固有的道德情感与社会中人为构建的法律体系及正义规则相融合,将利益作为内在动力,依托道德情感理论,阐释了公私利益和谐共生的根源及其保障机制.马克思在休谟利益理论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出发揭示了利益问题的实质,诠释了公私利益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超越狭隘个体利益的前提条件,认为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是整体利益的实现形式.比较休谟和马克思的公私利益关系理论,能够厘清利益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利益的本质,为解决现实利益问题提供借鉴.

    马克思休谟个人利益公共利益

    民主与法治之间——试论德性融入近代商业共和国的两种构想

    杨明佳何汶玲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公共利益为基本诉求的共和主义德性对于维系城邦共同体起到了重要的联结作用.但进入到近代以后,商业文明下的经济逻辑与发轫于农耕文明的共和主义德性逐渐背离.与此同时,克服商业文明的利己主义和唯私主义弊病,又时刻呼唤着共和主义的理论资源.如此一来,建构一种符合现代政治逻辑的共和主义德性观,就成为了近代共和主义者的重要使命.对此,辉格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分别提出了在商业共和国重申德性的建构方案:前者以法治规制德性,后者以参与和民主塑造德性.在现代性语境下唤醒集体本位的德性观念,需要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现代共和主义的德性观.

    德性法治民主商业共和国

    符号表达与形象构建:荆楚文化精神凝练与传播的路径选择

    熊霞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目标任务.荆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标识体系是文化精神的符号表达,构建荆楚文化符号体系,科学凝练、有效传播荆楚人文精神,塑造美好荆楚形象,是构建中华文明体系的内在要求.荆楚文化精神的凝练和传播,需要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荆楚地区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在彻底摸清"文化家底"的基础上,提取文化精髓、构建文化符号、优化传播策略、提升文化治理,以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多元的文化符号体系、优质的文化环境体系,全面赋能荆楚文化精神的凝练和传播,持续推进荆楚文化精神的传承活化、发展创新.

    荆楚文化人文精神凝练传播

    工会参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窘境及其优化路径

    尼寅楷方莉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物质基础与政治支撑,是党领导国家发展和兴盛的关键支柱,党的领导是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党建工作是焕发国企主体性意识的"红色引擎".工会作为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群团组织,使得工会工作与党建工作本身带有天然的政治联系.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会参与国企党建工作存在"角色缺位""职能缺失""制度缺陷"等严重症结.因此,正确认识并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工会参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出路和优化路径,能够为国企党建工作"增添温色""增长亮色""增加特色",进而为更好地完成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重大战略任务赋能增效.

    党的领导工会工作国企党建职工群众

    流域治理现代化的世界模式与中国路径——以国内外典型流域治理经验为分析中心

    李涛曹淑娜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套上下游紧密衔接、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科学合理地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并以此为基石,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与经济的稳健增长,进而推动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尽管国内外典型流域在综合治理的具体实践因各流域实际情况而不同,展现出多样化的治理路径,但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享着相似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流域的有效开发保护与科学治理也遵循着普遍性的规律与原则.分析国内外典型流域治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流域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供成功案例与借鉴,还有助于了解流域治理的复杂性、发现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推动流域治理现代化.

    流域治理现代化经验分析流域治理创新

    印度外交政策再调整及中印伙伴关系建设反思

    随新民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5月中印在西段边境实控线(LAC)附近多点对峙乃至肢体冲突以来,中印关系近乎停滞是印度在国际体系结构性变迁、身份利益再定位背景下对华政策调整的直接后果.国际社会的非"帕累托改进"状态、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学的可塑性等为中印合作提供了理论合理性和足够大的空间,双方合作构建发展伙伴关系是可行的.但左右逢源的国际境遇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印度对华政策再调整充斥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浓厚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情感,导致对华决策理性与功利性兼具,边境行为更具挑衅性.中印就解决边界纠纷同发展其他领域正常关系"脱钩共识"效用递减甚至失灵,双边关系进程呈现出某种意义上的"边界天花板效应",但理性决策仍是印度对华政策的主旋律.尽管中印双边互动面临多重困顿和挑战,但印度公开或直接卷入类冷战式的对抗遏制中国的同盟或集团是小概率事件,中印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是在双边关系发展大势确定的架构中演进的,竞争性合作仍是长时段中印关系主流.

    中印关系印对华政策边境实控线(LAC)边境对峙

    国产动画电影的中式叙事表达

    黄雅琪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势头强劲,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土壤,以古代小说、民间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成功构建出极具本民族审美与文化趣味的叙事表达方式.这种叙事表达体现出家国一体观念下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自强精神,与西方动画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冒险精神形成鲜明对比.从民族化风格构建、先锋性叙事重构、时代向主题表达三个维度展开研究,探讨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与突破,进而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价值,可以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国产动画民族化先锋性主题表达

    新质生产力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展望

    徐珣李科平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一种跃升,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以2000-2024年802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新质生产力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热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核心作者群体尚未形成且各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较少;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基本原则、机遇与挑战和实践路径以及新质生产力与其他领域的关系等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多学科、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微观研究,优化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原则、现实要求以及指标体系建构的研究和案例研究,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新质生产力进行定量研究.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文献计量

    商周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黄鲁前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周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的奠基阶段,其研究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对20世纪以来前辈时贤的学术成果进行专题式回顾以及归纳总结,可知前人在商周饮食文化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涵括两大方面:一是对零散的商周饮食资料进行搜录与整理;二是对商周饮食文化展开了综合性、专题性以及区域性的研究.诚然,前人在商周饮食文化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碎片化"问题,缺乏"长时段"的眼光与"总体史"的关怀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结合多材料,兼采多学科方法,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商周饮食文化.

    商周饮食文化饮食技术饮食功能考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