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鼎革、易姓改号,统治合法性的论证便成为新朝统治者首当其冲的理论要务.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在深浸"夷夏之防"观念的汉人社会,清廷自始即遭遇正统性危机,因此正统性建构遂为清初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紧迫现实课题.大体而言,顺治朝以"治统"的建构为中心,在政治上自造"治统",宣示其"得统之正";康熙朝则以"道统"的建构为重点,在文化上形塑其儒家"道统传人"形象.以客观效果而言,清廷的正统性建构不仅为其赢得了统治合法性的认同,而且也促成了满汉文化的深层整合,为"中华认同"意识的培育奠定了深厚的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