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国前期《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述论

民国前期《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述论

扫码查看
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颁行了《捐资兴学褒奖条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慈善捐赠方面的专门法规.它的出台既与辛亥革命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也反映出新式教育发展亟需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捐资兴学褒奖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规范对象、捐资兴学褒奖标准、给奖办法等方面,初颁后又三度修订相关条款,内容稍有变更,渐臻完善.为推进条例施行,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诸如确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规范与完善执法程序等,从而使其在民国前期得以顺利实施十余年,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所继受.从成效上看,该条例激发了民众的慈善捐赠热情,使得捐资人数和款额总体呈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

曾桂林

展开 >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慈善公益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81

民国前期 捐资兴学 慈善教育 慈善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1BZS100

2024

社会科学动态

社会科学动态

ISSN:
年,卷(期):2024.(5)
  •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