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朱熹对《仪礼》的庶民化阐释

论朱熹对《仪礼》的庶民化阐释

扫码查看
礼者时为大,奠基贵族社会的"三礼"在唐宋社会大转型后有效性逐渐式微.特别是"三礼"之一的《仪礼》,人们能"陈其数",却不能"知其义";能"知其义",却不能"敬守之".于是,朱熹开启礼学阐释新路径,一改郑玄《仪礼》为"曲礼"的传统"解经""注经"模式,将《仪礼》作为本经,实现礼学庶民化阐释转向;开创"庶民之礼",使大宗法与小宗法并用,礼仪更加从俗、从宜、从简,创新礼仪庶民化标志性的祠堂制度.此次礼学的阐释转向,在宋代礼学史上意义重大,也影响了后世上千年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

毛国民

展开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20

《仪礼》 朱熹 《家礼》 阐释 庶民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7BSH082

2021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1.(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