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治教分离视域下人性善恶问题之勘定

治教分离视域下人性善恶问题之勘定

扫码查看
欧阳修对"三代以上"与"三代以下"的区分为先秦儒学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从"治出于一"到"治教为二"的结构性变化中,君师合一的结构被"德有天下"的圣者与"位有天下"的君主二分结构所替代,圣王的分职关联着治教的分域,正是这种分域导致了"独善其身"的修身可以在政治性的礼法秩序之外成为独立的自我确证方式.治、教二域遵循不同的原则,即"王者尽制"与"圣者尽伦":"尽制"遵循下行性的防御原则,不直接以导人向善为目的,但却必以止恶为首要目标;"尽伦"遵循上行性的引导性原则,借助教化激发人的向善、向上的激情,圣贤生命人格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是教化的基本形式.在以上视域中,性善论作为内在而先天的原则,应当被勘定为教统的人性论原则;而性恶论针对的是人性的经验性表现,则当勘定为治统的人性论原则.唯有合孟子、荀子人性之论,基于"治出于二"的格局,方能使性善、性恶之说各得其所.以教统——性善为内,以治统——性恶为外,以内外去"结构"教统与治统,才是内圣外王的根本指向,也是中国思想在"治出于二"之后的基本理念.

陈赟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上海200241

圣者与王者 尽制与尽伦 性善与性恶 内圣外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

18AZX009201701070005E00053

2021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17
ISSN:0257-0246
年,卷(期):2021.(4)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