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早期儒家之"师"与中国政教理念
早期儒家之"师"与中国政教理念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中华儒教文明独有的政教相通理念,使得"师"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儒家是中国传统政教理念的奠定者,儒家政教思想的特色,可以通过对"师儒"的溯源得到解释.《论语》中"师"具有政与教的双重意义:周朝职官与文化传人.孟子一派强调"师"是从事道义引领、人格独立的士人,提出了"师道"的理念.荀子一派强调"师"制定礼义法度的政治身份,提出了"师法"的理念.两汉以后儒家政教文明的发展,汉学讲师法与宋学讲师道,均分别渊源于先秦荀子与孟子,与他们对"师"的政教责任与身份认同有密切关系.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朱汉民
展开 >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关键词:
儒教
政教文明
师道
师法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19ZDA028
出版年:
2021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科学战线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417
ISSN:
0257-0246
年,卷(期):
2021.
316
(10)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2